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你好,2020」新高考 新挑战
    「你好,2020」新高考 新挑战
  • 所属分类: 行业动态
  • 新闻类别: 初升高
  • 发布时间: 2020-01-08
  • 分享
    央广网北京1月5日消息(记者王逸群)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年特别报道《你好,2020》,今天(5日)推出《新高考,新挑战》。

    “刚才是英语课,下面马上要上的是数学课。现在很多教室里,大家应该已经换好了选科的班级了,就是走班走完了,要上课了。”马乐妍是清华附中高三11班的学生。今年,她将迎来北京市的新高考。过去的17年,北京的高考模式是“3 X”。今年高考将取消文理分科,采取“3 3”模式,也就是说语数外三科统考,历史、地理、政治、物理、化学、生物6门功课选择3门参加考试。马乐妍在高一的时候,就基本选定了自己“选考”的科目。马乐妍说:“历史是我最喜欢的,学习历史有助于培养我的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和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化学有助于培养我的科学精神,拓宽专业选择面。高中政治分为四个板块——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这四个和我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是密切相关的。

    高三11班的教室门口有一块电子屏,屏幕上一排蓝底白字的课程表上清晰标注了这间教室什么时候以行政班的身份上统考科目,什么时候上走班选考科目。班主任白传江说,这个定制的“电子班牌”,是走班制教学的直观写照。白传江说:“高三11班就是行政班的班级号,从第一节到第四节是固定的班(语数外),第五节自习。下午的第一节课就是走班了,X1的生物,X2的物理,X1的化学。X1就是‘选考一班’的意思。

    刘威是清华附中高三2班的班主任,经过了一年多的磨合,班里40多个学生,40多张不同的“课表”,她几乎能倒背如流。她说:“什么样的科目组合选择都有。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我经常遇到‘这个孩子是选啥的来着’。现在,一看这个孩子就知道他(选择的)是‘物化生’(科目),这个孩子(选的)是‘史地政’,都有。

    “3 3”选考,可以排出20种不同的科目组合。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坦言,最简单的操作方式是提供几种固定“套餐”供学生选择,最终还是决定尊重每位学生的选择,将“自助餐”提供到底。王殿军说:“比如排课的问题,就比过去难多了,学生选择丰富以后,感觉教室都不够用了。老经验遇到新问题,就会有很多冲突。笼统来说,新高考改革之后,学生选择丰富多彩了,教学管理安排和支持系统都要调整。光排课就要花半个月甚至更多时间,不能因为有的组合选择的少就没有人教了。另一个是,我们有一个支持学生选科的系统。

    选考、走班制教学带来很多的细节问题,比如任课老师想要寻找某几个分散在不同行政班的走班学生了解学习情况,该怎么迅速搞定?比如,选科走班之后,原有行政班里的同学和“走班来”的同学,如何轮换座位?擦黑板的值日生怎么定?白传江老师说,“摸着石头过河”之后,他们已经有了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学校特色之一就是有一个‘班级工作组’制度。一个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工作组组长,一个班40个孩子,出去走班的时候会有6科,我们会尽量保持是6个老师,相当于在组长(班主任)领导下,有5个班级组成员,会在期中、期末、月底等有班级组组会,沟通教学工作。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了解会和别的老师讲,别的科目的老师遇到的问题和班主任反馈。

    去北极考察,在能源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开展项目研究,在全国各地参加研学活动……王殿军校长说,其实改革的初衷还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现在的考试内容和方式,已经特别强调思维水平了。死记硬背,能刷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分高不了。因为现在的考试要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那就得学得活。为什么花很多时间在实验室做研究项目的学生的分数还比别人高?改革的初衷,就是要改革人才培养不是很‘给力’的问题。我们的课程开设得非常丰富,特别强调科学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甚至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当然更加强调立德树人。
    白传江老师说,陪伴这批学生两年多,他明显感觉到,自由选科后,孩子们的学习动力更强了。“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接近本质,就是我们真的是为了兴趣,为了探索一个问题,付出多少努力,就是‘我是心甘情愿的’。我希望2020年的高考,能够给所有孩子,不管他选了什么科目,都能够给他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

    刘威老师的新年愿望是八个字:潜心耕耘,静待花开。“我希望,孩子们既然是深思熟虑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那就在(2020年)好好做好(新高考)这道题,把自己的选择做出一个‘最优解’。”刘威说。

    新高考这道考题能否考好,王殿军校长说,他更看长远。“我希望,北京这些学校的孩子们真正把第一炮打响。当然新高考带来很多新挑战,我希望2020年,我们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把教育改革理念理解得更清楚,方向把握得更准确,更加坚定不移地沿着改革的正确道路走下去。